火葬场“尸油”是如何处理的?看完涨知识了
你知道火葬场的“尸油”究竟是如何处理的吗?
各种惊悚小说或影视剧中的“尸油”又是否是真实存在呢?
关于火葬中“尸油”的去向一直都有着很多的猜测,有些甚至猜测这些油最后到了餐饮行业,成为了很多菜品的加工油,这个说法不禁让我们汗毛一立,好在这个说法也并没有任何事实依据。
只是因为“尸油”经常会出现在各种惊悚小说或影视剧中,才让不少人都对“尸油”抱有了无限的遐想。
但我们要知道尸体在火葬过程中是会经历高温的燃烧的,而所谓的“尸油”就是一层油脂。
人们想象的是在肉体被灼烧后脂肪便会形成一层油,就像平时我们用猪肉炒菜一样,肥的部分就会煎出很多的油。
但是这个想法其实并不成立,因为火葬时的温度非常的高,可以达到700到1000摄氏度左右,在这种环境下油脂是根本没办法生存下去的,而且这些油脂会更像火焰的助燃剂,让火烧的更猛,温度更高,最后这些油脂的结局也就只能被蒸发掉。
而火葬最后能被剩下的也只有尸体的骨灰罢了,所以我们才经常看到火葬之后有一个骨灰盒来安放逝者的骨灰。
“尸油”这种东西压根就不会出现,也就更没有外流出去的可能性了。
火葬虽然听起来十分残忍,让人在死后也没有一个全尸,只能化成小小的一堆骨灰,但是火葬确实也有很多好处,才会被现代人群广泛接受。
自从火葬被推行以来,火葬与土葬谁更合适的争议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那么传统的土葬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它对于中国文化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早期的原始人时期其实还没有安葬死者的习惯,那时候的遗体基本上就是随意抛弃,不会对其有任何眷恋。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开始对死者上心,便开始在遗体上铺上一层树叶或者将遗体送到山洞之中,以这种方式来安葬死者。
再到山顶洞人时期,他们对死者的处理也不再寻求方便,而是更有仪式感。
那时的山顶洞人开始有意识地将遗体进行保存,不仅会用一层土埋葬,还会在遗体旁边摆上死者生前最喜欢的装饰品等,这也是土葬的一个开始。
到了夏商周时期兴起了“墓”,但是虽然有了“墓”却不起坟堆,也不立碑,只会在墓中安放很多陪葬的物品。
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坟”便出现了,当时之所以会将土堆成坟的形状还只是为了有一个明显的标志,方便后人来进行祭拜。
古代礼仪制度奠基时期则是西周,此时丧葬之礼进一步巩固起来,形成了非常传统的“丧葬文化”,也随着历史的长河稳固地传承下来。
其实土葬就是一种尸体的处理方式,因为用土来掩盖尸体是当时最有效也是最合乎常理的解决办法,土葬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尸体对环境的破坏,还减少了传染病的产生和传播的几率。
而且土葬在传统中国人的观念中也是一个人一辈子最好的安排,人们相信葬在地下的先人会像植物的根部滋养植物枝叶一般庇护自己的子孙后代。
既然土葬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的安葬方式并且延续至今,那么为何如今又开始推行火葬方式呢?究竟是土葬好还是火葬好呢?
火葬其实也并不是一个新产物,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曾出现了火葬的雏形,而现代意义上的火葬则是起源于元前1800年前的欧洲中部,在春秋时期传到了我国西部的边陲地区,后来在唐朝时传到了我国内地,兴盛一时。
而要说火葬最盛行的时期要属宋辽金时代了,那时基本上所有的安葬都采用的火葬,并将传统的土葬摒弃掉,之后在元明清时期火葬又开始逐渐没落下去。
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政府开始推行火葬,先后颁布了多项规定来倡导和监督民众推行火葬,可是当时民众的思想已经被传统土葬所影响,所以推行起来并不顺利,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仍然能够看到一个个坟堆的出现。
但因为坟堆的数量越来越多,所以可以利用的土地面积也就愈发减少,而火葬的出现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除此以外火葬还不需要棺材,也节约了木材资源,因此现代人群越来越愿意推行火葬这一安葬方式。
可是伴随着火葬而来的又有着高额的火葬流程费用、墓地费用等,城市公墓费用的价格把一众人劝退,这也让火葬推行起来十分困难,更多的人投向了更符合我国传统文化的土葬,所以到如今究竟是土葬好还是火葬更好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争议。
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还有树葬、冰葬等方式新鲜出炉,只能说以后的安葬方式只会有越来越多的选择,要决出胜负只怕还需要很久了。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quqiwen.com/kxts/838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