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月球上,发现200个“金发姑娘区”!适合宇航员生存吗?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人类认识和探索宇宙的最佳“跳板”,同时它还是阻挡众多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天然屏障,正因为月球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月球一直是人类在太空探测领域最为关注、投入最多、认知最充分的星球,人类截至目前唯一到过的地外天体就是月球。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充分考虑航天安全和性价比的综合因素下,世界上的几个航天大国纷纷公布了载人登月计划,这里面既有美国的阿尔忒弥斯重登月球计划,也有我国的嫦娥探月工程的载人升级版,同时我国、俄罗斯和美国也都公布了在2030年前后,在月球南极建造永久性月球基地的宏大目标。
如果是短时间的载人登月,那么由着陆器、宇航服所提供的淡水、氧气等保障物资,应该绰绰有余,难度不会太大。但是,如果宇航员是在永久性月球基地内工作和生活,单纯依靠从地球上通过宇航飞船来运送补给物资,代价和成本肯定非常不划算,这就需要在月球上“自我挖潜”,假如能利用月球上的现成资源和能源,或者依靠月球天然的、特殊的场所来减少能量的损耗,那结果将是“极美的”。
对于一个恒星系来说,总会存在着这样的一个轨道范围,那就是与恒星的距离适中,轨道范围内的行星表面,其温度刚好适合液态水的存在条件,因此也就具备了生命诞生和发展最为基础的条件,这样一个区域,被天文学家命名为“恒星系宜居区”,也被称为“金发姑娘区”。
那么,在月球上,如果以人类的生存体验为标准,存不存在着这样的“金发姑娘区”呢?
大家知道,月球由于没有大气层,来自太阳的热量能够直接照射到月表,而到了“夜晚”,没有了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地面的长波辐射也会很容易散失到宇宙空间中,所以月球的表面在白天温度很高,能达到120多摄氏度,而到了夜晚温度又迅速下降,最低可以达到零下170多摄氏度。这样剧烈的气温变化,很显然非常不适合生命的存在,即使是宇航员登上月球,也很难去适应。
不过,月球表面在很多地方,都呈现出比较复杂的结构特征,比如说陨石坑相互交织、原有火山喷发的遗迹、地下熔岩管道暴露在地表的出口等等。在这些地貌单元中,其中有一些会产生天然的、深度很大的“坑体”,经科学家的深入研究,目前发现在月球表面,至少存在着200个左右这样的“坑体”,能够被称为月球的“金发姑娘区”。
第一个这样的月球坑是于2009年,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研发的SELENE轨道器发现的。随后,绝大部分的“金发姑娘区”,由美国NASA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发现。
在200个“坑体”中,有一部分似乎是坍塌熔岩管的“天窗”。据科学家们推测,在数十亿年之前,月球上发生了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事件,在月球表面形成了著名的“玛丽亚”黑暗熔岩场。随着熔岩的流动,其顶部逐渐凝固,熔岩继续在下方流动,有的区域在熔岩完全“撤离”后形成熔岩管,如果熔岩管因地质条件和小行星的撞击而发生坍塌,那么就会形成一个“天坑”,继而充当与外界相通的长空腔状“天窗”。
经过科学家的进一步监测,这些“金发姑娘区”内部的温度,实在是太过于舒适了,比如有的坑体内部的平均温度,差不多为17摄氏度,而且变化幅度不大,这样的温度,即使是在地球上,也是难得的“金发姑娘区”,别说是昼夜温度极大的月球了。
如果宇航员在后续进行探月工作时,或者说是以后的月球基地建造,能够以这些“金发姑娘区”为基础和核心来开展,那么无疑是人类在月球上躲避极端温度的理想场所。另外,由于“坑体”一般都是在月球的表面以下,所以还会有效保护宇航员免受太阳风、微陨石和宇宙射线的危害,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在世界各航天大国纷纷围绕月球开展新一轮探测任务时,这些不可多得的“金发姑娘区”势必会成为关注和“争抢”的重点。只不过从月球上空的轨道探测器,来更详细了解这些“金发姑娘区”的余地已经不多了,这就需要向月球表面发射月球车或者探索机器人,进入 “金发姑娘区”坑体的内部,进行近距离的探测和实地“体验”,说不定还会有更大的收获呢!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quqiwen.com/kxts/839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