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旅行者号“续命”前行,中国也将发射自己的“旅行者号”
NASA的旅行者2号从1977年以来一直在太空飞行,如今已有45个年头,它们已经飞出来了太阳系。
在无限的宇宙中,它已经离太阳越来越远,要想正常工作,依靠太阳能是不可能的。
旅行者号在宇宙中的位置
所以聪明的工程师们,给它配备了三台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电机。
简单来说就是核电池,我们知道,核是会衰减的,太阳也有燃尽的一天,更何况是这个小小的核电池呢,现在它电量越来越弱了,预计每年损失4瓦的电量。
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RTG)
旅行者损失的电量,并不是说它飞行需要靠这些电量,这些电主要是用来供给旅行者号上面的精密仪器。
通过这些仪器,我们才能收到它的数据,这也是目前人类在星际空间唯一的数据来源。
在深幽的太空飞行的旅行者号
早在几年前,NASA就在想办法怎么样让旅行者号上的仪器能运行更长的时间,也就是怎样给它“续命”。
终于,在2019年,NASA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们关闭了仪器的加热器,加热器的关闭让这些仪器瞬间面对比平时低50摄氏度的温度。
结果这些仪器都还能正常的运行,这个温度可是比他们平时测试的温度要低得多得多。
这都是快半个世纪的设备了,还能这样用,不得不佩服美国的高科技技术。
美国宇航局关闭旅行者号上的仪器来为其“续命”
当然只关闭一个加热功能的做法,并不能保证让仪器再安全的用上几年。
所以,几个月后,他们又向旅行者2号发了一条指令,这个指令让旅行者2号会损失一点电量,这个指令是保护系统的,防止短时间内电压的增高,导致电子设备过载而出现问题。
这一系列的操作都是值得的,毕竟,在星际空间每一条数据都是无比的珍贵。同时也要给这些想出办法的科学家们鼓掌。
设计旅行者号的科学家们
其实在旅行者1号2号发射的几年前,也就是1972和1973年,NASA就先后发射了先驱者10号和11号两个太空探测器。
这两个探测器,先驱者10号是第一个穿过小行星带、第一个到达木星的人类探测器。
先驱者11号,紧随它的兄弟,它除了去过先驱者10号去过的地方,还到达了环状世界土星。
先驱者10号11号
不过这两颗探测器在20多年前就失去联系。显然旅行者2号比它们的前辈要长寿,不过现在主要靠关闭仪器来“续命”。
旅行者2号上的仪器
现在旅行者 2 号仍有五种仪器在运转:磁力计、等离子体波测量仪、等离子体科学实验装置、宇宙射线探测器和低能带电粒子探测器。
前两个只需要大约 2W 就可以运行,而且它们的电子设备都在探头体内,所以它们可能是最后一个被关闭的。
其他的则安装在飞行器的吊杆上,那里温度很低,每台耗电 3 到 5 瓦,因此关掉一台就可以再多活一年。
先驱者号拍摄的木星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国也有类似的深空探测计划,在2021年的中国航天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驰也谈到了这一点。
中国航天大会
我国计划在2024年,将会发射两个深空探测器,这两颗探测器将分成一前一后两个方向飞,一个与顺着太阳飞,一个逆着太阳飞,用以探索太阳系不同方向和位置的空间情况。
这有点像是中国版的“旅行者号”,如按计划2024年升空,2049年,也就是建国100周年的时候,会距离我们150亿公里。到2100年,这两个探测器会距离我们1500亿公里。
我国深空探测器CG
其实我国也发射了很多的探测器,比如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月球探测器嫦娥号系列,并且我国计划在2030年要在月球南极建成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形态。
我国的嫦娥四号,完成世界上首次月球背面登陆以及深空中继通信。
嫦娥五号验证了月球在轨交会对接、返回舱再入大气层等多项技术。
这也为将来我们登陆月球和月球科研站建设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月球基地CG图
总体来说,我们航天技术起步晚,但是我们跑得快,相信不久我们会走向更远的太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quqiwen.com/kxts/2494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