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可以取代石油吗?为何现在很少提及?
众所周知,作为“工业的血液”,石油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能源物质,具有非常广泛的作用和功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生产的产品也已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了石油,人类文明很可能出现倒退。毕竟,当代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石油。
然而,石油对环境的污染和其资源的逐渐枯竭也迫使人们不断地寻找其他清洁能源,可燃冰便是其中的一种。
在本世纪初,我国曾一度考虑通过对可燃冰的使用,来取代石油。不过,二十年过去了,似乎可燃冰已经被人类遗忘,这其中原因何在?
可燃冰是什么?可燃冰,顾名思义,就是外观看起来像冰,但又不同于冰。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其外表像冰又遇火可燃因而被称作“可燃冰”。可燃冰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是CH₄,甲烷燃烧,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可燃冰还是非常环保的一种能源物质。
而且在存量方面,可燃冰分布广泛,主要在深海和永久冻土中,储量较大。据专家统计,地球上的可燃冰储备,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多年。
既然有可燃冰这么好的能源,人类何必执着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之所以时至今日,可燃冰也没能取代石油,主要是这三个方面。
第一,开采技术制约
可燃冰一般存在于300米以下的海底沉积物内,或者陆地上的永久冻土层中。其分布面积达4000万平方公里,是海洋面积的四分之一。
由于其存在的环境,可燃冰因分布在沉积物的缝隙中且含量较低,因此不能直接挖掘,如果大面积挖掘可能造成工程和地质的危险。其开采难度较大开采技术不够成熟,开采工作极其复杂,无法达到商业开采级别。在开采可燃冰的过程中可能导致可燃冰分解,释放出大量的甲烷,加速温室效应。
第二,石油储量增加
目前国际上关于石油形成有两种不同说法:一种是美国科学家提出的有机成油说,认为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是由远古时期的恐龙等动物尸体长期埋藏在地下,经过复杂的生化反应所形成的。
另一个理论是由俄罗斯科学家提出的无机成油说,这种说法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的碳生成的,属于地球上本身就有的物质,和生物没关系,即石油是可再生资源。
石油的探明储量是在连年增长的,1970年全球已探明储量是5500亿桶,从1970到1990年这20年间全球用掉了6000亿桶,然而在1990年的时候全球还有9000亿桶已探明储量未开发。在过去20年间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又上升了50%,可以看出石油储量一直稳中有升。
第三,还存在一个覆盖面问题
石油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衍生物,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
其中,各种燃料产量最大,约占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
汽油:是消耗量最大的品种。主要用作汽车、摩托车、快艇、直升飞机、农林用飞机的燃料。
喷气燃料:主要供喷气式飞机使用(俗称航空汽油)。为适应高空低温高速飞行需要,这类油要求发热量大,在-50C不出现固体结晶。
煤油:主要供照明、生活炊事用。要求火焰平稳、光亮而不冒黑烟。
柴油:广泛用于大型车辆、船舰。由于高速柴油机(汽车用)比汽油机省油,柴油需求量增长速度大于汽油,一些小型汽车也改用柴油。
燃料油:用作锅炉、轮船及工业炉的燃料。
石油溶剂:用于香精、油脂、试剂、橡胶加工、涂料工业作溶剂,或清洗仪器、仪表、机械零件。
石蜡油:主要做包装材料、化妆品原料及蜡制品,也可作为肥皂原料。
可以肯定,石油储量远远要大于人类的估计,因此石油不会枯竭,这些领域的发展离不开石油,所以世界各国对开采可燃冰的积极性相对有限。
况且石油真的枯竭了,还有页岩油还未开采呢,页岩油储量可是比石油多多了,相比之下,这可比开采燃冰技术难度低。既然如此,还何必费这个力气开采可燃冰呢?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quqiwen.com/kxts/2526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