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如此之大,科学家寻找地外生命时,为什么总是以地球为标准?
在科学的不断发展下,人类逐渐认识到宇宙的浩瀚和广阔,根据目前天学家的观测认知,我们的宇宙大到不可思议。仅可观测宇宙直径长达930亿光年,其中星系的数量最少在2万亿个左右,每个星系的恒星又拥有上千亿颗恒星,而每个恒星中又拥有最少一颗行星。
那么在如此广阔的宇宙中拥有数不尽的星球,有没有可能还存在着其他地外生命呢?如果有他们到底在哪?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答案,自上世纪开始天文学家便努力的在宇宙中寻找地外生命的痕迹,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寻找和探索,依然没有发现任何关于地外生命的迹象,由此很多人也产生了一个疑问,那就是我们现在的寻找方式是不是出错了呢?
因为按照目前科学家寻找地外生命的条件,是以地球生命作为标准,首先必须是一颗类地行星,第二必须处于恒星的宜居带中,第三还需要液态水。
的确,按照这样的方式寻找可能过于狭隘,因为在广袤的宇宙中生命或许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有的可能颠覆我们的认知。从理论来说地外生命并不一定是和地球生命一样,也可能是以其他生命形式存在。
其实曾经就有科学家提出,在宇宙中可能还有硅基生命、硼基生命,甚至是等离子体等多种形式生命存在,他们或许无需生活在宜居的星球,可以耐受在极高的温度宜居极低温的环境中。
不过以上也只是理论而已,毕竟这些生命形式已经超出了人类的认知范围。而目前科学家之所以按照地球生命作为标准来寻找地球生命,其最大原因就是目前人类已知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只有我们地球。
因此科学家们不可能在一颗炙热的星球或者极度寒冷的星球中寻找,这样所花费的时间和成本将会更多。
而我们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特例。。所以我们以地球生命为标准寻找到地外生命的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如果说如果当一颗系外行星中具备了液态水,大气层,并且温度适宜,那么这颗星球就有可能和地球经历同样的演化历程,从而诞生出生命。
因为地球的最初生命就是从海洋热泉口中形成的,然后再经过一步步的演化,从简单的单细胞生命到复杂的多细胞再到真核,最终才有了如今地球繁荣的景象!
所以我们只要将目光放到了和地球类似的系外行星身上,那么就有最大可能寻找到外星生命。而这也是科学家为何以地球为标准的原因。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quqiwen.com/kxts/24949.html
相关文章